小時候,從甲洞校一放學以後,就會特地走後門回家,走出來以後,經過巴刹,這裡就會傳來了一陣香味,一陣香融融的麵包味,我會放慢腳步貪婪的多呼吸幾口帶著麵包香的空氣,如蔣勳老師談得得生活美學裏的美的覺醒,這本書則是透過味覺、聽覺、嗅覺、觸覺和視覺五种感覺來體驗[美],老師說嗅覺存于大自然當中,可以飄散的非常非常遠。傳出那麽濃郁的香味就是在甲洞的大街裏的老餅家。
長大以後,不知道是不是這味道的記憶,對白麵包有一種迷戀,吃了白麵包就有一種心靈上的滿足,可是自己卻少來這裡逛了,直到現在要畫一些自己故事的時候,自己才有藉口來到了這裡。 最近發現我自己就像一台時光機,在腦海裏,不停的挖掘小時候的記憶,讓自己可以回到小時候的快樂時光,或許這就是畫畫的好處了,坐著畫畫的時候,一點一滴都會想起來。
某個下午來到這店鋪,徵詢店鋪的師傅是否可以在這裡速寫,他們答應了以後,開始找個最好的角度就畫起來了。第一次進入裏面感覺新奇,麵包香也非常的濃,不停的畫著,肚子就不停的響著,只好忍住店鋪裏的香味,快速完成這幅圖。
看著師傅的做餅的背影,每天要搓幾公斤的麵粉,就是為了可以讓大家吃的歡心的餅乾、麵包。我刻意的把師傅色彩刻畫了出來,其他周邊的淡化就好,主要是因為好吃的東西背後必須要有個用心的師傅把他做出來。
甲洞老店鋪越來越少,這老餅家已經在甲洞大街有十幾年,除了一些麵包以外,還有嫁女餅乾——有紅黃兩色,想要辦喜事的可以來這裡買一些嫁女餅;中秋節的時候,還會傳出香香的月餅,可以買一些月餅去送禮,當然偶爾過來甲洞逛逛的朋友,也可以去去買一些餅或麵包來嘗嘗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