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刹就是菜市場,以前,我念小學的時候,我們都用這巴刹這名次,應該也是馬來語直接翻譯,福建語也是用這詞,可是不知何時開始,巴刹華語改爲了菜市場,所以每當我說巴刹的時候,學生就會糾正我說是菜市場,不是巴刹,但,我就是愛念巴刹啊,因為他是屬於我的回憶。
最早的巴刹就在甲洞區,我第一次接觸到巴刹也是在甲洞巴刹,那時候他是位于甲洞一校小學附近,我從後門出來,見到最多人的地方就是這裡了,可能每次上學放學都會經過的地方,所以形成了長大以後去到哪裏都想去當地的巴刹逛逛,很多跟我去旅行的朋友都問我,為什麽就是愛去巴刹逛呢?又骯髒又濕答答的,其實他們都不懂,巴刹其實是最可以看見當地文化的一個地方。
早期甲洞巴刹附近都是木屋區,所以在這裡都很熱鬧,可是自從木屋拆除以後,就很多人搬遷出去了,這裡就慢慢沒什麽人,不過,這裡又建了一些組屋,人潮慢慢又增加了。 最近媽媽跟我說,其實甲洞最早的巴刹是在以前雪蘭莪車站後面,皆因人越來越多,才遷移到甲洞一校附近而已。
這副畫,我把兩個檔口畫在同一個畫面裏,檔口上都各自擺上了貨品,青瀝瀝的蔬果,還有熟甜的水果,看了都想去買,大地給我們的顔色都非常精彩。小販們都很厲害,除了放在桌上以外,還會挂在上面,空間都可以用的非常完美。一個小檔口,就可以解決一家的生活費了,真是太厲害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