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學時期的時候,朋友是住在裏面的,因此,第一次去麻風院就是中學讀書的時候,朋友家裏面种了很多花,經過那裏的建築物很特別,那時候就很好奇,屋子為何建的那麽美,屋子旁都是花,環繞都是山,完全是我心目中的居住環境,想像一下,這環境就是我們在學校裏面畫的“我的家”。之後聼有人說,這裡是麻風院,那時候對麻風病的不了解,就不敢進去了。
最近幾年,了解以後,都有進去賞花,寫生,那時候這裡已經開始拆除一些舊的建築物了!最近還透過友人Eannee Tan的照片,舊時的照片與現代的建築物合拍,才知道這位友人掏心掏肺的在為麻風院的病友尋找親友和報導。
可是,這麽漂亮的建築物總是留不住,政府又說要拆掉這裡的一些建築物了,在他還沒消失前,來畫一些作品,其中一幅我畫的是一對外勞夫婦剛好在門口種花種草。 這裡附近的屋子是一層層的下去,有很蒼老的百年老樹, 我以留白方式作畫,簡單的線條帶出簡單的美,把山谷幽涼呈現出來,傍晚的陽光剛好灑在斑駁的牆壁上,視覺更是增加了層次感。我還是很愛畫這麽有故事的建築物。
美麗的建築物拆掉了多可惜,拆了就沒了!建築物不只是留在照片上,他應該還有觸覺,操作,走動,這纔是真實的生活和體驗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